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趁机率兵入京,废少帝,立献帝,独揽朝纲,残暴不仁,激起天下共愤。
面对董卓的暴政,各地州牧、太守纷纷起兵反抗。其中,以曹操和袁绍为代表的关东诸侯,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举行会盟,史称“酸枣会盟”或“酸枣大会”。
会盟盛况
酸枣会盟聚集了来自关东地区的十八路诸侯,他们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会盟仪式庄严肃穆,诸侯们歃血为盟,立下誓言,决心匡扶汉室,铲除国贼。
曹操在会盟中慷慨陈词:“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其豪情壮志,激励了在场所有将士。酸枣一时成为天下瞩目的抗董中心。
历史进程
-
公元190年正月关东诸侯在酸枣会盟,推袁绍为盟主,正式起兵讨董。
-
同年二月董卓畏惧联军声势,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并焚烧洛阳,造成巨大破坏。
-
联军初期各路诸侯驻扎酸枣,每日置酒高会,却无人敢主动出击,错失良机。
-
曹操独进曹操率本部兵马西进,在荥阳遭遇董卓部将徐荣,因寡不敌众而大败。
-
不久后联军内部矛盾激化,粮草耗尽,各怀异心,最终解散,讨董行动失败。
历史意义
虽然酸枣会盟最终未能成功讨伐董卓,但它标志着东汉中央政权的彻底瓦解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正式崛起。会盟之后,各路诸侯开始相互攻伐,三国时代的序幕由此拉开。
酸枣会盟展现了乱世中仁人志士匡扶汉室的理想,也暴露了群雄并起时各怀私利的现实。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军事联盟,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