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陈寿 原著 | 白话文翻译与解析
原文节选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游学入琅邪,遇天下乱,家贫不能自立,遂依将军太史慈于东莱。慈奇其才,而未及用。会慈卒,基乃北归。太祖定青州,辟基为别驾。基举孝廉,除郎中。后为安丰太守,有惠化。征拜秘书郎,出为荆州刺史。明帝即位,徙冀州牧。基为政清约,所至称治。
白话文翻译
王基,字伯舆,是东莱郡曲城人。少年时父亲去世,与叔父王翁一起生活。王翁对他抚养照顾非常周到,王基也因孝顺长辈而闻名乡里。十七岁时,郡里征召他做官吏,但这不是他的志向,于是辞去。他外出游学,进入琅邪郡,正逢天下大乱,因家境贫困无法自立,便依附于将军太史慈,在东莱生活。太史慈很赏识他的才能,但还没来得及重用他,太史慈就去世了,王基于是北归故乡。魏太祖曹操平定青州后,征召王基担任别驾。后来王基被推举为孝廉,授任郎中之职。之后又出任安丰太守,施行仁政,深得民心。朝廷征召他入朝担任秘书郎,后又外放为荆州刺史。魏明帝即位后,调任他为冀州牧。王基为官清廉简约,所到之处都称赞他治理有方。
人物简介
王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与政治家,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他不仅在地方治理上政绩卓著,而且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曾参与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深受朝廷倚重。王基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是魏国中期少有的文武兼备之才。
历史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王基弘敏,有王佐之才。” 足见其在当时士人中的声望之高。王基一生忠于魏室,虽处乱世而能守正不阿,其德行与才干为后世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