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帝纪》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魏书》中的第二篇,记载了魏国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的生平事迹。曹丕是曹操之子,继承父亲基业,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政权,结束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一、早年经历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沛国谯人也。太祖之子。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魏文帝名丕,字子桓,是沛国谯县人,魏太祖曹操之子。八岁就能写文章,天资聪颖,博览古今经传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二、继位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太祖崩。太子即王位,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建安二十五年春季正月,太祖曹操去世。太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将建安二十五年改为延康元年。
三、受禅称帝
廷康元年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皇帝,奉帝为山阳公。
延康元年冬季十月乙卯日,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魏王曹丕登基称帝,封汉献帝为山阳公。
四、在位政绩
曹丕即位后,推行九品中正制,整顿吏治,发展文化。他本人亦善属文,与其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军事上,曹丕曾三次亲征东吴,虽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巩固了曹魏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五、去世与评价
黄初七年夏五月,帝疾笃,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
黄初七年夏季五月,文帝病重,在嘉福殿去世,时年四十岁。
陈寿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