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虽然严格来说张衡主要活动于东汉中后期,早于三国鼎立时代,但其思想与成就深刻影响了三国乃至后世。
张衡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他曾在洛阳太学求学,精通五经,贯通六艺,尤以天文历算见长。曾任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为官清廉,关心民生。
科学成就
张衡最著名的科学贡献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能够探测地震方位,比欧洲早一千七百余年。他还改进了浑天仪,用以观测天体运行,提出了“浑天说”的宇宙观。
在数学方面,张衡推算出圆周率约为3.162,著有《算罔论》。在地理学上,他绘制地图,研究地形地貌。其著作《灵宪》系统阐述了天文学理论,记录了两千五百多颗恒星,提出月光源于日光反射、月食成因等科学见解。
文学贡献
张衡不仅是科学家,也是汉赋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二京赋》(《西京赋》《东京赋》)规模宏大,辞藻华丽,讽谏时政,被誉为汉大赋的巅峰之作。此外,《思玄赋》《归田赋》等作品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人文情怀。
他的散文如《四愁诗》开创了七言诗先河,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影响
张衡集科学与文学于一身,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全才式人物。1956年,中国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张衡位列首位。月球上有以他命名的“张衡环形山”,小行星1802也命名为“张衡星”。
尽管张衡未亲历三国纷争,但其学术精神与科技成果为三国时期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马钧改良织绫机,皆可视为张衡工匠精神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