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首席谋士。他为人刚直,智谋出众,是汉末颇具影响力的谋略家之一。田丰早年因直言进谏而遭宦官陷害入狱,后逢大赦出狱。他先投韩馥,后归袁绍,深受器重。
田丰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敢言直谏的性格著称,但在官渡之战前后因与袁绍意见相左,最终被下狱处死,成为三国时期最具悲剧色彩的谋士之一。
主要事迹
田丰在袁绍麾下屡献奇策。初平二年(191年),他建议袁绍趁机夺取冀州,为袁绍奠定北方霸业基础。在与公孙瓒的长期战争中,田丰多次献计,帮助袁绍逐步统一河北。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消灭公孙瓒后,意图南下与曹操决战。田丰力谏不可轻举妄动,主张“外结英雄,内修农战”,以持久战消耗曹操实力。他提出“三年疲曹”之计,认为曹操虽强,但根基未稳,应以时间换空间。
“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三国志·袁绍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官渡之殇
袁绍执意发动官渡之战,田丰再次强谏,言辞激烈,触怒袁绍,被投入大牢。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狱中田丰听闻战败消息,叹息道:“若主公用吾之计,胜负未可知也。”
有人对田丰说:“主公若胜,犹可望生;今既败,子将死矣。”田丰却答:“若主公胜,必赦我;今既败,吾必死矣。”果不其然,袁绍因羞于见田丰,听信谗言,下令将其处死。
历史评价
田丰之死,历来为后人扼腕。他忠诚正直,有远见卓识,却因君主刚愎自用而惨遭杀害。陈寿在《三国志》中虽未单独立传,但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等史料高度评价其才德。
后世常将田丰与沮授并称,视为袁绍集团最具战略眼光的谋士。他的悲剧命运,也深刻揭示了乱世中谋士与君主关系的复杂性。一个优秀的谋士,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君主的信任与纳谏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