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来敏(约165年-261年),字敬达,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来歙的后人。他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精通《左氏春秋》与古文《尚书》,是蜀汉时期少有的儒学大家。
汉末天下大乱,来敏随姐夫黄琬避乱至荆州。后投奔益州牧刘璋。刘备入主益州后,来敏被任命为典学校尉,负责蜀汉的教育事务。他学识渊博,但性格狂放不羁,多次因言语失当或行为不检而被罢官,却又因才华出众屡被重新起用,一生经历“三贬三复”的奇特仕途。
历史评价
来敏虽屡遭贬斥,但其学识与气节仍为时人所重。诸葛亮曾评价他:“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虽有批评,但也侧面反映了其特立独行的性格。然而,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时仍重用其才,任命他为军祭酒、太子家令,教导太子刘禅。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他与杜微、周群等人同列一传,称其“好围棋,博弈之事,妨时废业,非进取之路”,但也肯定了他“涉猎文籍,善<左氏春秋>”的学术成就。
晚年与影响
来敏历经刘备、刘禅两朝,活至九十七岁高龄,是三国时期罕见的长寿人物。他在蜀汉长期担任教育职务,对蜀汉的文化教育有一定贡献。尽管其性格缺陷明显,但其坚持学术、不阿权贵的风骨,也为后世所称道。
来敏的一生,是乱世中一位学者型官员的真实写照:才华横溢却难容于世,屡遭挫折却始终不弃。他的经历,为解读蜀汉政治生态与士人命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