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兵南下,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任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称职于世。及丞相亮南征,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以疾卒官,子山嗣。
王连,字文仪,是南阳人。刘璋统治益州时期,他进入蜀地担任梓潼县令。刘备起兵南下夺取益州时,王连紧闭城门,拒不投降。刘备认为他忠义,没有强行攻打逼迫他。
等到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令。后来调任广都县,他在任职的地方都有良好的政绩。之后升任司盐校尉,管理盐铁事务,为国家增加了大量财政收入,对国库很有帮助。
在此期间,他选拔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属官,比如吕乂、杜祺等人,后来都官至高位,在当时以称职闻名。
等到丞相诸葛亮准备南征时,王连劝谏说:“南方是荒芜贫瘠之地,又是瘟疫流行的地方,不应当让国家最倚重的人去冒这样的风险。”诸葛亮考虑到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本意坚持亲征,但王连的劝谏言辞恳切真诚,因此诸葛亮为此事迟疑停留了较长时间。
王连后来因病在任上去世,他的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爵位。
王连是蜀汉时期一位务实能干的官员。他早年忠于旧主,表现出气节;归附刘备后,勤于政务,在经济管理方面卓有成效,尤其在盐铁专营上为蜀汉提供了重要财源。他善于识人用人,为国家储备了后续人才。同时,他敢于直谏,出于对国家安危的考虑,劝阻诸葛亮亲征南中,体现了其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王连虽非战场名将,却是支撑蜀汉政权的重要柱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