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杰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人也。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在官严明执法,设五色棒,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京师敛迹。
起兵讨董
初平元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操以骁骑校尉起兵,参与会盟。卓众败退,绍表操为东郡太守。操破黑山贼于濮阳,又击破匈奴於夫罗,威震河朔。
“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诸君但观其势耳。”——曹操语
迎奉天子
建安元年,操迎汉献帝都许,始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修耕植,蓄军资,推行屯田制,百姓归附,军粮充足,政令由己出,天下响应者众。
自此,曹操以朝廷名义征讨四方,先后破吕布、灭袁术、败刘备,势力日盛。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操与袁绍战于官渡。绍兵十余万,操众不过数万。操用许攸计,夜袭乌巢,尽焚其粮草,绍军大溃。此役奠定曹操统一北方之基业。
战后,操陆续平定河北,北征乌桓,边疆遂安。
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虽败,然操仍据中原,加九锡,封魏公,后进爵魏王。其雅好诗章,登高必赋,所著如《短歌行》《观沧海》等,慷慨悲凉,开建安风骨之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武帝遗风
建安二十五年春,操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侯,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其一生机敏权变,善用人才,法令严明,实为乱世之能臣,治世之奸雄。
陈寿评曰:“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