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司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司马昭继承兄业,继续掌控魏国朝政,官至大将军、相国,封晋王。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后,追尊其为文帝,庙号太祖。
主要事迹
司马昭在兄长司马师去世后接掌大权。他平定诸葛诞叛乱,巩固了司马氏在魏国的统治地位。景元四年(263年),他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成功灭亡蜀汉,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被打破,魏国实力大增。此后,司马昭权势达到顶峰,加九锡,进爵晋王,离帝位仅一步之遥。
然而,司马昭也因“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闻名。他虽未称帝,但其代魏自立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甘为傀儡,亲率宫人讨伐司马昭,反被其部下成济所杀,此事震惊朝野,成为司马昭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历史评价
司马昭是三国末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延续了司马家族的权谋策略,以铁腕手段清除异己,稳定内部,对外则成功灭蜀,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忠君的角度看,他擅权弑君,被视为篡逆之臣。他的统治体现了乱世中权力更迭的残酷现实,也预示了门阀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总体而言,司马昭是结束三国分裂、推动历史走向统一的关键人物,其功过是非,至今仍为后人所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