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著名将领,曹魏开国元勋之一。他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裔,自幼习武,勇猛果敢,是曹操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生平事迹
夏侯惇早年便追随曹操起兵,参与讨伐董卓、征讨吕布、官渡之战等重大战役。他作战勇猛,曾于阵前被流矢射中左眼,仍拔矢啖睛,大呼杀敌,因此得“盲夏侯”之称,其刚烈之气令敌我皆为之震撼。
他不仅武艺高强,亦有治政之才。曹操常令其镇守后方,督诸军,清剿盗贼,安抚百姓。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攻樊城,夏侯惇随曹操南征,为稳定局势立下功劳。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治产业,家无余财。”可见其不仅忠勇,且重学识、轻财货,为将者之楷模。
“太祖尝谓曰:‘君非但为将,亦可为相也。’”——《三国志·夏侯惇传》
后世影响
夏侯惇作为曹魏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在《三国演义》及后世文学、戏曲、影视作品中,他常以威武刚毅的形象出现,成为忠臣良将的象征。现代多款三国题材游戏亦将其列为重要角色,深受玩家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