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荀爽(128年-190年),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家、政治家,出身于著名的“颍川荀氏”家族。他是“荀氏八龙”中最负盛名的一位,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誉。荀爽博通群经,尤精于《春秋》与《礼》,是汉末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事迹
荀爽早年隐居讲学,屡次拒绝朝廷征召,专心著述与授徒。直至董卓掌权后,为避祸乱,他接受征辟,短短九十日内升至三公之位——司空。尽管身居高位,荀爽仍试图匡扶汉室,暗中与司徒王允等人谋划铲除董卓,但未及行动便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荀爽一生致力于儒家经典的整理与阐释,著有《礼传》《诗传》《易传》等,虽多已散佚,但其思想对后世经学发展影响深远。他主张以礼治国,强调君臣纲常,反对宦官专权,体现了传统儒士的政治理想。
思想与影响
荀爽的学术思想融合了今古文经学的长处,注重经世致用。他认为礼乐制度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根本,主张恢复周礼精神以挽救东汉末年的政治危机。其学说为后来的魏晋玄学与儒家礼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君子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 荀爽语录(传)
家族与后世
荀爽出身名门,其弟荀彧后来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被誉为“王佐之才”。荀氏家族在汉魏之际人才辈出,对三国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荀爽本人虽未直接参与三国纷争,但其学术与人格风范,为后世所敬仰。
今日回顾荀爽,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在乱世中坚守道义的知识分子典范。他的生平提醒我们:学问与德行,是动荡时代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