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臧霸(生卒年不详),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他早年以勇猛著称,是活跃于青州、徐州一带的重要军事人物,在汉末群雄割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臧霸出身地方豪强,其父臧戒为县狱掾,因据法不听太守私杀无辜而被囚禁。年少的臧霸召集数十人劫狱救父,由此成名,展现出胆识与义气。
追随吕布与归顺曹操
初平年间,臧霸投靠陶谦,后与吕布结盟,成为其重要部将,控制着徐州部分地区。他与孙观、吴敦、尹礼等人组成“泰山诸将”集团,拥有较强的独立性。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讨伐吕布,攻破下邳。吕布兵败被杀后,臧霸一度藏匿,后主动归降曹操。曹操赏识其才能与威望,不仅赦免其过往,还任命他为琅琊国相,继续统领旧部,镇守东方。
镇守青徐 威震一方
臧霸归顺后,成为曹操稳定东方的重要支柱。他在青州、徐州地区深得民心,部下忠诚,形成了半独立的军事集团,为曹操抵御孙吴、平定地方叛乱立下汗马功劳。
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期间,臧霸多次率精兵袭扰袁绍侧翼,牵制敌军,为曹操赢得战略主动。曹操曾称赞:“此吾之樊哙也。”足见对其器重。
历史评价与晚年
臧霸以义气著称,重信守诺,治军严明,深得部属拥戴。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雄毅有威”,是“魏世名将”之一。
曹丕继位后,逐步削弱地方将领的独立权力。臧霸的兵权被逐渐收归中央,晚年虽仍受礼遇,但已无实权。其具体卒年不详,但其事迹在魏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