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朱桓年少时便有才名,被举为余姚长,后升任荡寇校尉,逐渐崭露头角。
他长期镇守吴国东部边境,尤以在濡须之战中的出色表现闻名。朱桓为人高傲,但治军严明,深得士卒爱戴。他善于把握战机,以少胜多,是东吴后期重要的军事支柱之一。
濡须之战:公元222年,魏国大司马曹仁率数万大军进攻濡须,朱桓以五千兵力据守。他巧施疑兵之计,偃旗息鼓,诱敌深入,最终大破魏军,斩杀常雕,生擒王双,威震敌国。
镇守东线:朱桓长期担任濡须督,负责防御魏国从东部方向的进攻。他修筑城防,训练士卒,使东吴边境得以安宁,为孙权稳定政权提供了重要保障。
军事才能:朱桓不仅勇猛,更富有谋略。他善于分析敌情,灵活用兵,主张“以逸待劳”,在防御战中屡建奇功,被誉为“江表之虎臣”。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朱桓与程普、黄盖、韩当等并列,称其“皆以果毅著称”。朱桓虽性格刚直,但忠心为国,作战勇猛,智谋出众,是东吴中后期不可或缺的将领。
后世多称赞他在濡须之战中的杰出表现,认为其以弱胜强、智勇兼备,堪称三国时期防御战的典范。朱桓的军事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