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崔氏 · 魏国名臣 · 清正识人
崔林(生卒年不详),字德儒,陈留郡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出自名门望族“陈留崔氏”,其族兄崔琰在当时极负盛名。崔林早年因才能未被充分认识,被称为“大器晚成”之士。后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官至司空,封爵安阳亭侯,是魏国中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崔林出身于东汉末年著名的士族——陈留崔氏。这一家族在当时以儒学传家,人才辈出。其族兄崔琰以清正刚直闻名,深得曹操器重。尽管崔林早年不显,但其家族背景为其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崔林年轻时并未立即崭露头角,乡里人多不看重他。然而其族兄崔琰却评价道:“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这句话预示了崔林未来的发展。这种“大器晚成”的评价,也成为了后世形容崔林最常用的典故。
曹操平定冀州后,崔林开始步入仕途,最初担任邬县县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后被任命为幽州刺史,负责北方边疆事务。当时北方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势力活跃,崔林在任期间注重安抚与治理,稳定了边疆局势。
“林乃制屋五十间,徙居之。”——《三国志·崔林传》记载其在幽州为流民建屋安置
崔林以清廉著称,不营私产,生活简朴。他主张“选才任能,不私亲故”,在选拔官员时坚持公正原则。魏明帝曹叡时期,他曾担任光禄勋、司隶校尉等要职,负责监察百官,执法严明而不苛刻。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崔林被任命为司空,位列三公,达到其政治生涯的顶峰。司空为古代三公之一,主管水土工程,地位尊崇。崔林在任期间,继续秉持清正之风,为魏国政局稳定做出了贡献。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崔林:“崔林简朴知足,不求奢华,虽居高位,家无余财。” 这一评价高度概括了崔林的品格。他虽出身名门,却不仗势欺人;虽官至三公,却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后世史家多认为,崔林是曹魏中期少有的清正之臣。在曹魏政权逐渐贵族化、门阀化的趋势下,崔林能够坚持公正用人、体恤百姓,实属难得。他的“大器晚成”故事也激励了后世许多晚达之士。
“大器晚成,终必远至。”——崔琰评崔林
崔林的事迹主要见于陈寿所著《三国志·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中。该传将崔林与毛玠、徐邈、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等人合传,这些人多以清正廉洁、执法严明著称,可见陈寿对崔林品格的肯定。
此外,《资治通鉴》等后世史书也引用了崔林的部分事迹,尤其是在其治理幽州、安抚边民方面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