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西晋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琊王氏,自幼聪慧,神采秀彻,长大后风姿英爽,不修威仪,善发谈端,赏识人才。
他在魏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凭借智慧和谨慎得以保全自身,历仕晋武帝、惠帝两朝,官至司徒,封安丰县侯,世称“王安丰”。
历史事迹
王戎年少聪颖,七岁时与同伴游玩,见道旁李树果实累累,其他孩子争相摘取,唯独王戎不动。人问其故,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摘之果然。此即“道旁苦李”典故的由来。
作为“竹林七贤”中最务实的一位,他与其他几位放浪形骸的名士不同,更注重现实政治与家族利益。他善于清谈,但不废事功,在动荡的政局中展现出独特的生存智慧。
文化影响
王戎的形象在后世文学中多有体现,既是聪明早慧的典范,也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处世哲学反映了乱世中士人的复杂心态。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大量关于王戎的轶事,展现了他既清高又世俗、既智慧又精明的多重性格,为后人研究魏晋士人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