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遗,字伯业,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大臣,出身著名的汝南袁氏家族,是袁绍、袁术的从兄(堂兄)。
袁遗在历史上以忠义著称,曾任山阳太守,后被袁绍表为扬州刺史,是汉末群雄之一。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袁遗率军参与其中,驻扎在酸枣。当时各路诸侯拥兵自重,沉溺酒色,唯有袁遗保持节操,治军严整,受到时人称赞。
据《英雄记》记载:“绍以会稽周喁为豫州,欲遣代遗。遗将兵击喁,反为所败。” 后来袁术与袁遗争夺扬州控制权,袁遗兵败。
最终,袁遗在逃亡途中被自己的部下背叛杀害,结局令人唏嘘。他的死也反映了汉末乱世中忠臣难容的悲剧现实。
袁遗虽不如袁绍、袁术显赫,但其为人正直、忠于汉室,在道德层面受到后人敬重。曹操曾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提到:“忠正强谏,则可不次而用也,如袁遗之徒。” 可见其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地位。
作为“四世三公”袁氏家族的一员,袁遗代表了家族中较为正统和忠义的一脉,与争权夺利的袁术形成鲜明对比。
袁遗的事迹虽在《三国演义》中未被提及,但在正史及《英雄记》等史料中有明确记载。近年来,随着对三国历史的深入研究,袁遗这一被遗忘的人物逐渐受到关注。
他的一生诠释了乱世中坚守忠义的艰难,其悲剧命运也成为汉末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