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沮授(?-200年),字子昂,广平人(今河北鸡泽东南),东汉末年著名谋士。他最初在韩馥手下任职,后归附袁绍,成为其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沮授才智过人,深谙兵法,富有远见,是袁绍集团中最具战略眼光的人物。
辅佐袁绍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夺取冀州,沮授被任命为从事。他向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构想,比曹操的谋士毛玠、荀彧更早提出这一重要政治策略。袁绍虽表面采纳,却未能坚决执行,错失政治先机。
沮授还建议袁绍“先定山东,曜兵河、济,渐营河南”,主张稳扎稳打,逐步扩张。他反对袁绍立幼子袁尚为嗣,认为应立长子袁谭,以避免日后内乱,但未被采纳。
据《后汉书》记载,官渡之战前,沮授曾劝谏袁绍:“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并建议采取持久战策略,与曹操相持,待其疲敝而击之。
官渡之战与结局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沮授再次提出“缓进战术”,反对与曹操速战速决,主张利用兵力优势进行持久消耗。然而袁绍刚愎自用,未采纳其建议,反而削弱其兵权。
战事不利后,沮授试图渡河撤退,但被曹军俘获。曹操素来敬重其才,劝其归降,沮授断然拒绝:“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大幸。”最终因试图返回袁绍阵营而被杀。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授有谋略,忠于所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称其“才识过人,忠贞不二”。尽管袁绍未能善用其才,但沮授的战略思想和忠义品格,使其成为三国时期备受尊敬的谋士之一。
后世常将沮授与田丰并称为“袁绍帐下双璧”,二人皆因直言进谏而遭忌,最终悲剧收场,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