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初露锋芒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是破虏将军孙坚的长子,吴大帝孙权的长兄。他自幼聪慧,勇猛过人,深得父亲器重。孙坚战死后,年仅十七岁的孙策肩负起家族重任,展现出非凡的领袖气质与军事才能。
他凭借父亲旧部与个人魅力,逐渐聚集人才,为日后平定江东奠定了基础。孙策以“小霸王”之名威震天下,其勇猛与项羽相提并论,足见其在乱世中的赫赫声威。
平定江东,开基立业
公元194年,孙策向袁术借兵,开始征讨江东。他用兵如神,连战连捷,先后击败刘繇、严白虎等割据势力,迅速统一了江东六郡。其军事行动果断迅猛,所到之处,敌军闻风丧胆。
孙策不仅善于征战,更懂得收揽人心。他礼贤下士,重用周瑜、张昭、张纮等文臣武将,建立起稳固的统治体系。短短数年之间,便在江东建立了强大的割据政权,为后来东吴的建立打下了坚实根基。
英年早逝,遗泽后世
公元200年,正当孙策准备北上与曹操争雄之际,却在丹徒狩猎时遭许贡门客刺杀,年仅二十六岁。临终前,他将基业托付给弟弟孙权,并嘱咐“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展现了卓越的政治远见。
孙策虽英年早逝,但他开创的江东基业最终由孙权继承并发展为三国之一的东吴。他的一生虽短暂,却如流星般璀璨,被后世誉为“江东小霸王”,其英雄气概与创业精神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