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韦昭(204年-273年),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史学家、经学家。原名韦曜,因避晋朝讳而多称“韦昭”。他是东吴重要的文化人物,曾任太史令、中书郎、博士祭酒等职,是《吴书》的主要编纂者之一,对后世了解三国历史具有重要贡献。
生平事迹
韦昭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精经史。在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朝为官,长期担任史官之职。他坚持史官直笔精神,在孙皓暴政下仍敢于直言,因拒绝美化孙皓而触怒君主,最终被下狱处死,展现了史学家的风骨。
他不仅参与国史编修,还教授皇室子弟,设立学馆,推动吴国文教发展。其学识渊博,著述丰富,是三国时期南方学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学术成就
韦昭最著名的著作是《吴书》,该书成为陈寿撰写《三国志·吴书》的重要依据。他还著有《国语注》《汉书音义》《孝经解》等,对经学、史学均有深入研究。
他在音韵学、训诂学方面也有建树,其注释严谨详实,被后世学者广泛引用。清代学者赞誉其“学贯五经,才兼文史”,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博学之士。
历史评价
韦昭以“直笔”著称,宁死不屈于权贵,被后人誉为“良史”。他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风范,成为后世史官的楷模。尽管其著作多已散佚,但通过《三国志》等文献,仍可窥见其卓越贡献。
今天,研究三国历史与文化,韦昭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提醒我们:真理与良知,永远高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