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名士,官至陈留太守。他是汉末群雄之一,以其豪侠之名和在曹操、吕布之间的复杂关系而闻名于史册。
早年声望
张邈早年以侠义著称,救人于危难之中,因此在士人中享有极高声望,被称为“八厨”之一。“厨”意指能以财救人,足见其慷慨豪迈之风。他最初担任骑都尉,后升任陈留太守,成为一方诸侯。
讨伐董卓与结盟曹操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张邈率军参与,与曹操、袁绍等人共事。在此期间,他与曹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操曾称赞张邈为“友若金石”,足见二人关系之密切。
当曹操父亲曹嵩在徐州遇害后,曹操欲兴兵报仇,张邈曾给予支持。曹操出征时,甚至对家人说:“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可见其信任之深。
张邈本为曹操挚友,却因猜忌与形势所迫,最终走上反叛之路,成为汉末政治风云变幻的缩影。
背叛曹操,迎立吕布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再次征讨陶谦时,张邈在其弟张超及部下陈宫的劝说下,迎接流亡的吕布为兖州牧,背叛曹操。此举使曹操几乎失去根据地,陷入极大困境。
张邈之所以反叛,原因复杂:既有对曹操杀名士边让的不满,也有袁绍施压要求其除掉张邈的传言,加之陈宫等人对曹操性格“多疑残暴”的担忧,最终促使张邈做出这一重大抉择。
兵败身死
曹操闻讯后迅速回师,与吕布、张邈在兖州展开长达两年的拉锯战。最终曹操击败吕布,收复失地。张邈在战败后前往袁术处求援,途中被部下杀害。其弟张超及家属在雍丘被曹操围困,城破后被诛杀。
张邈的结局令人唏嘘,他从名士、太守沦为叛臣,最终身死族灭,成为乱世中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剧人物。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张邈挟勇武之士,而终之以灭,其能济乎?”指出其虽有豪杰之才,却未能善终。张邈的一生,反映了汉末士人在忠义、生存与权力之间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