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卢植(?-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他既是文武双全的朝廷重臣,也是桃李满天下的儒学宗师,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均有传记记载。
卢植年轻时与郑玄同拜大儒马融为师,学识渊博,精通经学。他为人刚正不阿,品德高尚,被时人誉为“海内大儒”。
黄巾之乱与军事才能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卢植被任命为北中郎将,率军讨伐张角。他治军严明,作战勇猛,在河北地区屡次击败黄巾军,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
然而,由于宦官十常侍的陷害,卢植被诬告作战不力而遭罢免下狱。后虽被赦免,但未能再掌兵权。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忠良受屈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刘备都曾受教于卢植。刘备更是其门下弟子,深受其人格与学问影响。
忠义气节与晚年
董卓专权后,欲废少帝立献帝,群臣莫敢反对,唯独卢植挺身而出,直言谏阻,因而险遭杀害,后赖蔡邕等人求情才得以免死。
卢植随后隐居上谷军都山,拒绝出仕。初平三年(192年),卢植被袁绍拜为军师,但不久便病逝。《后汉书》称其“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这一评价高度概括了卢植在学术与人格上的双重成就。
作为连接东汉与三国时代的关键人物,卢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更是一位传承文化的学者,其精神风骨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