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烈(141年-219年),字彦方,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儒生。他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学识闻名于世,在动荡的汉末三国时期,坚守儒家道德准则,成为当时备受尊敬的德行之士。
王烈师从著名学者陈寔,深得其真传,不仅学问渊博,更以仁义礼智信著称。他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拒绝朝廷征召,选择在乡里教书育人,以德化民。
历史事迹
据《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记载,王烈在辽东地区避乱期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他以德服人,调解民间纠纷,使盗贼感化归正。曾有盗牛者被抓获,宁肯受刑也不愿让王烈知晓,足见其人格感召力之强。
王烈不仅是一位道德楷模,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辽东讲学,门下弟子众多,传播儒家文化,对边疆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曹操曾多次想征召他为官,但都被他婉拒。
"王烈为光禄勋,时人以为德行之表。" ——《先贤行状》
历史评价
王烈以其高尚的品德在乱世中独树一帜,被时人誉为"德行之表"。他不慕荣利、以德化民的事迹,成为后世士人效仿的典范。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王烈代表了另一种价值追求——以德治世,以文化人。
尽管王烈并未在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但他通过教育和道德感化,对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高尚的品德都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