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部将 · 沮授之子 · 河北英杰
沮鹄,生卒年不详,汉末三国时期袁绍部将。他是袁绍麾下著名谋士沮授之子,在史书记载中事迹不多,主要出现在袁绍去世后,其子嗣争权及曹操北征的战役中。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率军进攻邺城,袁绍之子袁尚命部将沮鹄镇守邯郸,以抵御曹军。曹操亲自率军攻打邯郸,经过激战,最终攻克城池,沮鹄兵败不知所终。
此战是曹操平定河北过程中的重要一役,邯郸失守后,邺城失去屏障,不久后被曹操攻破,袁氏势力在河北的统治基本瓦解。
由于史料记载极为简略,沮鹄的具体才能与性格难以详考。作为谋士沮授之子,他可能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在袁氏危难之际奉命镇守要地,肩负重任,虽最终兵败,但亦可见其忠勇。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中,亦有沮鹄登场,描写其在邯郸城外与曹军将领张辽交战,数合后败走,城池随即被攻破。小说中的形象虽为虚构渲染,但也反映了他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角色。
沮鹄虽非三国舞台上的主要人物,但作为袁绍集团末期的重要守将之一,其命运与袁氏兴衰紧密相连。他的存在,为研究汉末河北士族与军阀关系提供了历史线索。
今日在河北邯郸等地,仍有民间传说提及这位守城将领,成为地方历史文化记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