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传》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中的一篇,记载了东汉末年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在汉中地区建立政教合一政权的兴衰历程。张鲁祖孙三代传道,据守汉中近三十年,实行独特的社会管理制度,后归降曹操,被封侯。
原文内容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益州刺史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焉死,子璋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通”。又托他事杀张鲁母及弟,在汉中益自大。鲁既得汉中,遂复大行宽惠之政,百姓安居乐业。
鲁自在汉中,垂三十年。百姓皆便乐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其道。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有小过者,当修路百步以赎罪。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常税,有道者量力布施。又置义舍,置米肉其中,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有病者,自首其过,为之请祷,实无蓍龟,但令首过而已。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有勇叛者,加修治道路,以作功德。其出战不利,则云:“不得于鬼道。”众咸笑之。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时人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阎圃谏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于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鲁从之。
魏公曹操西征,先遣人喻鲁以意。鲁即拜命,遂封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封鲁五子皆列侯。及鲁薨,谥之曰原侯。子富嗣。
简要解析
张鲁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以五斗米道为核心,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社会治理体系:不设传统官吏,由“祭酒”管理;用修路、忏悔等方式代替刑罚;设立“义舍”提供免费食宿。这种制度在乱世中为百姓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吸引了大量流民。张鲁最终归顺曹操,得以善终,其家族也获得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