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吕蒙(178年-219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年孙吴势力著名将领。早年依附姐夫邓当,随孙策、孙权征战四方,以勇猛著称,但因出身行伍,文化水平不高,常被时人称为“吴下阿蒙”。
在孙权劝学后,吕蒙发愤读书,学识大进,逐渐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儒将,实现了从“一介武夫”到“国之栋梁”的蜕变,留下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千古佳话。
主要功绩
吕蒙一生战功赫赫,为东吴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他参与平定山越叛乱,屡破黄祖,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又随鲁肃镇守陆口,与关羽对峙。
其最著名的战役是白衣渡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设计诈病,由陆逊代守陆口,使关羽放松警惕。随后吕蒙率军伪装成商贩,白衣渡江,奇袭荆州,迫使关羽败走麦城,最终擒杀关羽,为东吴夺取了荆州战略要地。
历史评价
“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 ——陈寿《三国志》
吕蒙不仅勇猛善战,更具备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谋略。他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善于运用心理战和奇袭战术。其“吴下阿蒙”的转变,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劝学励志的典范。
然而,吕蒙在夺取荆州后不久便病逝,年仅四十二岁。他的早逝,是东吴的一大损失。
后世影响
吕蒙的故事被广泛传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成为鼓励人不断进步的经典名言。在各类《三国演义》评书、戏曲、影视及游戏中,吕蒙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他的人生轨迹证明: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肯努力学习,勇于改变,即使起点不高,也能成就一番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