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全琮出身江南士族,其父全柔为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尚书郎。全琮早年以才学闻名,后投身军旅,成为东吴重要将领之一,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封钱唐侯。
生平事迹
全琮初为孙权部下,因献策平定山越有功,逐渐受到重用。他曾多次率军出征,参与对曹魏的作战。黄初三年(222年),在洞口之战中,全琮作为徐盛副将,奋勇作战,虽遭大风失利,但仍展现其军事才能。
赤乌四年(241年),全琮率军进攻淮南,与魏将王凌交战于芍陂,虽最终退兵,但其用兵果敢,深得孙权信任。此后,全琮长期镇守吴国北部边境,为东吴的稳定作出贡献。
家族与婚姻
全琮因战功显赫,地位日隆,后娶孙权之女孙鲁班为妻,成为东吴皇亲国戚。这一联姻使全氏家族在吴国政坛地位更加稳固。其子全怿、全绪等亦在吴国任职,延续家族荣光。
然而,全琮去世后,其家族卷入吴国后期的政治斗争,尤其在“二宫之争”中支持鲁王孙霸,导致家族一度遭受打击,反映了东吴后期复杂的政治生态。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全琮:“琮有当世之才,能克己复礼,恭俭节用,而有谋略。”全琮为人谦逊,不尚奢华,虽居高位而能自持,是东吴少有的兼具文才与武略的将领。
后世史家多认为,全琮虽不如周瑜、陆逊等人声名显赫,但其在东吴中期的军事防御与边境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江表之虎臣”中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