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羡,东汉末年官员,曾任荆州长沙郡太守。他性格刚强,通晓典籍,在地方颇有威望。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张羡以忠于汉室为立场,拒绝依附割据荆州的刘表,成为汉末南方少有的抗刘势力代表。
历史事迹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张羡因与荆州牧刘表不和,于建安初年起兵反叛。他凭借长沙一郡之力,联合 nearby 郡县,一度形成对刘表的军事压力。曹操听闻张羡忠义,曾表奏朝廷封其为“违命侯”,以示褒奖。
张羡坚守长沙多年,使刘表长期无法完全控制南方四郡。直至张羡病逝,其子张怿继位,不久兵败,长沙才最终被刘表吞并。张羡的抵抗延缓了刘表统一荆州的步伐,也为后来刘备南下创造了条件。
历史评价
张羡虽非三国主流人物,但其忠于汉室、不附强权的气节受到后世称道。他在乱世中坚守一方,展现了士人的操守与担当。尽管最终未能改变局势,但其抗争精神在三国史中留下了独特一笔。
陈寿在《三国志》中虽未为其立传,但在多处提及张羡之事,足见其历史影响。后世史家亦多认为,张羡是汉末南方少有的忠贞之士。
资料来源:《三国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相关考据
关于张羡的籍贯与出身,史书记载不详。有学者推测其可能为荆楚本地大族,故而能在长沙立足。其子张怿在父亲死后短暂继任,但缺乏政治与军事才能,迅速败亡。
长沙在张羡治理期间保持了相对稳定,未遭大规模战乱,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也体现了其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