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他是破虏将军孙坚的长子,吴大帝孙权的长兄。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崭露头角,以勇猛果敢著称,被人称为“小霸王”,因其英勇与西楚霸王项羽相似而得名。
起兵江东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但寄居于袁术麾下。他不甘久居人下,以父亲旧部千余人向袁术借兵,渡江征讨江东诸郡。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孙策接连击败刘繇、严白虎等地方势力,迅速平定江东六郡,奠定了日后东吴政权的基础。
他礼贤下士,重用周瑜、张昭、程普等文武人才,使江东成为乱世中的一方乐土。其用兵如神,所向披靡,令诸侯闻风丧胆。
英年早逝
公元200年,正当孙策准备北上参与中原争霸之际,他在丹徒狩猎时遭许贡门客刺杀,身受重伤。因伤口感染恶化,年仅二十六岁便英年早逝。临终前,他将基业托付给弟弟孙权,并嘱咐“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之死是东吴的一大损失,但他留下的政治与军事遗产,为孙权后来建立吴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孙策:“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 虽然他在位时间短暂,但其开拓之功不可磨灭。后世多将其视为一位兼具勇武与谋略的杰出青年统帅,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成为三国史上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