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阿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谋士。他身高八尺三寸,美须髯,有雄才而性刚直。早年避乱于山东,后被曹操征辟为谋士,成为其早期核心智囊之一。
程昱初见曹操,便被赞为“卿当终为吾腹心”。他在曹操创业初期屡献奇策,尤其在兖州之乱中保全三城,为曹操保留了反攻的根基,功勋卓著。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夺取兖州,任命程昱为寿张令。次年,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叛迎吕布,兖州诸郡县皆响应。唯有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保全了鄄城、范县、东阿三城,使曹操得以回师反击,击败吕布。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袁绍率十万大军欲渡河进攻。有人建议增兵,曹操却说:“袁绍必以昱兵少,不往攻也。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最终袁绍果然未攻,印证了曹操与程昱的判断。
程昱为人刚直,直言敢谏。曹操称魏公后,程昱与郭嘉等人密谏曹操顺应天命,但亦因此遭人诬告谋反,幸得曹操明察而免祸。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拜程昱为卫尉。同年程昱去世,享年八十岁,谥号“肃侯”。其子程武嗣爵。
程昱一生历经曹操、曹丕两代,以智谋和胆识著称,是曹魏政权奠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仅善于谋略,更在危难之际展现出非凡的决断力与忠诚,堪称乱世中的栋梁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