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军阀,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孙坚勇猛果敢,有“江东猛虎”之称,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表现尤为突出。
早年经历
孙坚少年时便展现出非凡的胆识。十七岁时,他随父乘船至钱塘,遇海盗劫掠商人,孙坚手持刀械独自上岸,指挥布置,仿佛在调度官兵围剿,海盗见状惊惧而逃。此事传开后,孙坚被郡府召为校尉,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黄巾起义爆发后,孙坚随朱儁征讨,作战勇猛,屡立战功,逐渐升迁。后又参与平定边章、韩遂之乱,因功被封为乌程侯。
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孙坚积极响应,率军北上。在梁东之战中,孙坚遭遇徐荣伏击,几乎全军覆没,仅率数十骑突围。但他重整旗鼓,联合袁术,接连击败董卓部将胡轸、吕布,并在阳人之战大破敌军,斩杀华雄(《三国演义》中改为关羽所斩)。
孙坚乘胜追击,进入洛阳,修葺皇陵,彰显忠义,为天下所称道。董卓被迫西迁长安,孙坚成为讨董联军中战绩最为卓著的将领。
英年早逝
初平二年(191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刘表。在襄阳之战中,孙坚大破黄祖,追击至岘山,不幸遭黄祖部下暗箭射杀,年仅三十七岁。其子孙策、孙权后来继承遗志,开创东吴基业。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孙坚虽未及建立帝业,但其勇武与忠烈为后世所敬仰,其子承父业,终成三国鼎立之势。孙坚作为东吴的奠基人,其历史地位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