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何曼,东汉末年黄巾军将领,活跃于黄巾起义后期。因其作战勇猛,外号“截天夜叉”,在《三国演义》中有短暂却鲜明的出场。他与何仪、黄劭、刘辟等同为黄巾余部首领,占据汝南、颍川一带,后与曹操军队交战。
(图示:何曼形象想象图)
历史记载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何曼与何仪等人在黄巾主力被剿灭后,仍聚众数万,割据一方。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率军征讨汝南、颍川黄巾余部。何曼随何仪出战,最终兵败归降。
正史中关于何曼的具体事迹记载较少,其结局未有明确说明,可能在战乱中阵亡或随众归附曹操。他的形象更多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得以流传。
演义形象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中,何曼有精彩表现。他自称为“截天夜叉”,出阵挑战曹洪。两人步战四五十合难分胜负,最终曹洪使出拖刀计,将何曼斩杀。这一情节突显了何曼的勇猛,也衬托出曹魏将领的智勇兼备。
小说中的何曼虽为“贼将”,但其悍不畏死、力战强敌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成为黄巾军中少数留下姓名的勇将之一。
后世评价
何曼作为乱世中的草莽英雄,虽未能改变历史走向,但其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值得铭记。他代表了那个时代无数无名将士的命运缩影——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奋力挣扎,最终湮没于历史长河。
今日回顾何曼,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追思,更是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