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济(?-249年),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怀远)人,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谋士和政治家。他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以智谋和直言敢谏著称,是曹魏政权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早年经历与仕途起步
蒋济早年在扬州担任郡吏,后被曹操征辟为丞相府主簿。他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出色的谋略才能,很快在曹魏政权中崭露头角。在曹操时期,蒋济参与了多项重要军事决策,为曹魏的统一事业出谋划策。
辅佐曹丕与曹叡
曹丕称帝后,蒋济继续受到重用,历任东中郎将、尚书、中护军等职。他不仅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还负责选拔武官,对曹魏的军事体系有重要影响。在曹叡(魏明帝)时期,蒋济官至中护军、护军将军,封昌陵亭侯,成为朝廷重臣。
蒋济以“刚直不阿”著称,多次上书劝谏君主,反对奢侈浪费和劳民伤财的工程。他曾劝阻曹叡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体现了其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高平陵之变与晚年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意图铲除大将军曹爽。蒋济曾写信劝曹爽放弃兵权,保证其安全。然而事后司马懿违背承诺,将曹爽及其党羽全部诛杀。蒋济因自责失信于人,忧愤成疾,不久后病逝,谥号“景侯”。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蒋济:“蒋济有骨鲠之风,敢于直言,虽处高位而不阿谀奉承。” 他被视为曹魏后期少有的正直大臣。尽管在高平陵之变中判断失误,但其一生忠诚于曹魏,为国家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济的著作多已散佚,仅存部分奏疏和文章见于《三国志》注引。他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操守,至今仍为后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