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毛玠(?—216年),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东汉末年谋士,曹操的重要谋臣之一。毛玠以清廉公正、识人善任著称,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玠早年为县吏,以清廉闻名。后投奔曹操,被任命为治中从事,成为曹操的核心幕僚之一。
政治贡献
毛玠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方针,这一建议被曹操采纳,成为曹魏立国的基本国策。他主张尊奉汉献帝,以正统名义号令天下,同时发展农业生产,积蓄军需物资,为曹操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后盾。
毛玠主持选拔官吏,坚持“核之以实,循名责实”的原则,注重品德与才能,大力提拔清廉之士,抑制浮华虚名之徒,对整肃曹魏官场风气起到了关键作用。
历史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毛玠:“毛玠清公素履,秉直不阿。”认为他品行高洁,为人正直。曹操也曾称赞毛玠:“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足见对其识人之明的极高评价。
毛玠一生廉洁自律,家中无余财,去世后家无产业,深受时人敬重。他虽未亲临战场,但其政治远见与治国方略,深刻影响了曹魏政权的建立与稳定。
后世影响
毛玠的治国理念强调务实、节俭与制度建设,对后世吏治思想有一定启发。他与崔琰共同主持选官,被誉为“清流之首”,其公正无私的形象成为后世官员的楷模。
尽管毛玠晚年因被诬陷而遭罢免,但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他作为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在政治制度建设和人才选拔方面留下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