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从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仁自少年时就熟读兵法,擅长骑射。跟随曹操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是曹魏政权的重要军事支柱之一。
原文节选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太祖之破袁术,仁所斩获颇多。从平黄巾,从平张绣,从征袁绍,仁皆有功。太祖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瑜将数万众来攻,仁登城督战,激厉将士,瑜不能克。后迁大将军,封陈侯。仁性严毅,治军整齐,为将常亲履险,临敌不惧。太祖器之,常曰:“子孝真吾之樊哙也。”黄初四年薨,谥曰忠侯。
白话翻译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堂弟。年轻时就喜爱骑马射箭和打猎。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曹仁也暗中集结了一批青年少年,共有一千多人,在淮河、泗水一带活动,后来跟随曹操,被任命为别部司马,代理厉锋校尉。曹操击败袁术时,曹仁斩获敌军颇多。他先后随军平定黄巾军、张绣,征讨袁绍,都立有战功。
曹操平定荆州后,任命曹仁代理征南将军,留守江陵,抵御东吴将领周瑜。周瑜率领数万大军前来进攻,曹仁亲自登城指挥作战,激励将士,使周瑜久攻不下。后来曹仁升任大将军,封为陈侯。他性格严谨刚毅,治军严整,作为将领常常亲身涉险,面对敌人毫无惧色。曹操非常器重他,常说:“子孝真是我的樊哙啊!”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仁去世,谥号为忠侯。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曹仁:“仁以忠勇为名,善养士卒,为将常身先士卒,故能得众心。”曹仁不仅勇猛善战,更以治军严明、体恤士卒著称。他在江陵抵御周瑜的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防守能力,是曹魏早期最重要的边防将领之一。
资料来源:《三国志·魏书·曹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