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何桢(生卒年不详),字彦林,庐江郡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学者。他在魏明帝、齐王曹芳时期活跃于政坛,以才学著称,曾任秘书监、廷尉等要职。
何桢出身于庐江何氏,是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士族。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学,尤其擅长《春秋》之学,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生平事迹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何桢在魏明帝太和年间被征召为官,因其才学出众而逐步升迁。他曾参与朝廷典籍的整理工作,对曹魏的文化建设有所贡献。
在政治上,何桢以正直敢言著称。据《魏略》记载,他曾上书劝谏皇帝减少劳役、体恤民情,表现出儒家士大夫的治国理念。在担任廷尉期间,他执法公正,审理案件力求明察秋毫。
文学与学术
何桢不仅是一位官员,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和学者。他著有《春秋左氏传义略》等作品,可惜大多已散佚。现存的《荐王崇等表》《许都赋》等文章展现了他典雅的文风和深厚的学养。
他的文学作品多以典雅庄重见长,体现了建安至正始年间文风的转变。在当时文人圈中,何桢与王肃、钟毓等人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曹魏中期的文化发展。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虽未为何桢单独立传,但在其他人物传记中多次提及,称其"才学优深,议者推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也称赞何桢"文质彬彬,足称时彦"。
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文臣,何桢代表了那个时代士大夫的理想形象:既有治国才能,又具学术修养。他的生平为我们了解三国时期的文化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