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蒋济(?-249年),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怀远)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名将,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以智谋深远、直言敢谏著称。他不仅是出色的谋士,也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曹魏政权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
早年经历与投效曹操
蒋济早年在扬州担任郡吏,以才学闻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蒋济归附。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受挫,江淮动荡,蒋济建议迁徙淮南百姓以避孙权侵扰,虽引发部分百姓流离,但也保全了大量人口,展现了其务实的政治眼光。
“济有骨鲠之节,权闻其名,以一书一剑赐之,济受书焚剑,以示不贰。”——《三国志·蒋济传》
辅佐三朝,屡献良策
曹丕称帝后,蒋济任东中郎将,后入朝为官。他多次劝谏帝王节制用兵、体恤民力。魏明帝曹叡时期,蒋济任中护军,掌管禁军,选拔人才公正严明,被誉为“吏部郎之楷模”。
在军事上,蒋济曾参与抵御东吴进攻,献计离间孙权与部将关系,成功化解边境危机。景初三年(239年),齐王曹芳即位,蒋济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封昌陵亭侯。
高平陵之变与晚年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意图铲除大将军曹爽。蒋济虽被司马懿拉拢,写信劝曹爽投降,但事后对司马懿背信杀曹爽深感愧悔,不久忧愤而终。
蒋济一生忠于曹魏,其晚年悲剧也折射出三国后期权臣更迭、皇权衰微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