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田畴(生卒年不详),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今河北蓟县)人,东汉末年著名隐士、谋士。他早年避乱于徐无山,聚徒讲学,制定律令,深受百姓爱戴。后辅佐幽州牧刘虞,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后,田畴为其发丧,尽忠守节。
辅佐刘虞
初平年间,刘虞任幽州牧,闻田畴贤名,遣使请其出仕。田畴欣然应召,任从事一职,为其谋划边事。他主张安抚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推行仁政,使边境安宁,百姓安居。
为义拒官
刘虞被公孙瓒所杀后,田畴悲愤不已,前往其墓前祭拜,被公孙瓒通缉。他隐居徐无山,率宗族及附从数百人入山,躬耕而食,制定律法,建立自治社会,远近归附者达五千余家。
助曹操北征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因道路不通而困顿。田畴主动请缨,率部为向导,开辟卢龙塞旧道,助曹军奇袭柳城,大破乌桓。战后,曹操欲封其为亭侯,赐五百户,田畴固辞不受,以守节为重。
“畴曰:‘吾岂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三国志·魏书·田畴传》”
高风亮节
田畴一生淡泊名利,重义守节。虽屡受曹操礼遇,始终不改其志。他死后,百姓感其德,立碑纪念。陈寿在《三国志》中赞其“诚有忠义之性”。
历史评价
田畴被视为乱世中的道德楷模。他不依附强权,不贪图富贵,以忠义、自律、智慧著称。其在徐无山建立的自治社区,也被视为古代理想社会的实践之一。后世文人多有诗文赞颂其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