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学者。早年师从司马徽,与徐庶、庞统等人交好。初仕刘表,后归刘备,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官至光禄勋,封显明亭侯。
向朗以德行著称,性格宽厚,博学多才,尤精典籍。他在蜀汉政权中虽未居核心决策之位,但以其学识与声望,成为朝廷中备受尊敬的老臣。
生平事迹
向朗早年避乱荆州,师从名士司马徽,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刘备夺取荆州后,向朗被任命为临沮长。刘备入蜀,向朗随行,参与治理地方。诸葛亮主政时期,向朗任丞相长史,曾随军北伐。
后因包庇马谡之过被免官,但不久复起,专事典籍整理与教育后学。他晚年潜心学问,藏书丰富,常手不释卷,接待后学不倦,被时人敬重。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向朗“优游典籍,老而不倦,笃学好古,有儒者之风”。他虽无显赫战功,但在文化传承与士人风气建设上贡献卓著。
向朗代表了蜀汉政权中重视文教、崇尚德行的一派士人。他的存在,为蜀汉政权增添了文化厚重感,也为后世留下了“学者型官僚”的典范。
文化影响
向朗一生致力于典籍的保存与传播,其藏书之富、治学之勤,为当时罕见。他不拘一格培养后进,门下学子众多,对蜀地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三国演义》中,向朗形象较为简略,但在正史记载中,他是蜀汉中期一位极具人格魅力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