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生平简介
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割据西凉的军阀之一,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腾身长八尺有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性格贤厚,深得西州百姓敬重。
马腾早年因灾荒而入凉州从军,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逐渐升迁。初平三年(192年),受封征西将军,屯驻郿县。后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共同割据凉州,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势力。
据《三国志》记载:“腾为人长八尺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马腾在西凉素有威望,其子马超亦为一代名将。
与朝廷的关系
建安年间,曹操掌权,为稳定西北局势,以朝廷名义招抚马腾。马腾接受征召,入朝为卫尉,将其部众交由儿子马超统领。此举意在表示归顺,避免与曹操正面冲突。
然而,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意图进攻汉中,命马超、韩遂等出兵协助,引发关中诸将疑惧,遂联合起兵反曹,史称“潼关之战”。尽管马腾此时已在邺城为官,但仍受牵连。
结局与评价
建安十七年(212年),因马超起兵反曹,曹操下令处死在京师为人质的马腾及其在京宗族,夷三族。马腾时年约六十余岁。
马腾一生经历汉末乱世,本为汉臣,割据一方,后归顺朝廷,却因儿子起兵而遭灭门之祸。其人生充满悲剧色彩,既体现乱世军阀的无奈,也反映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
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腾形象更为鲜明。他曾参与董承等人密谋刺杀曹操的“衣带诏”事件,后起兵讨伐曹操,兵败被杀。这一情节虽为小说虚构,但强化了马腾忠于汉室的形象。
总体而言,马腾作为西凉豪强的代表人物,在汉末政治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家族命运也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