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杜琼(生卒年不详),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他一生历经东汉末年至蜀汉中后期,是蜀汉政权中极具学识但性格低调的大儒。
杜琼少时便以博学著称,精通《易经》及谶纬之学。刘璋统治益州时,他曾任议曹从事。刘备入主益州后,看重其才学,任命他为从事祭酒。后主刘禅继位,杜琼官至谏议大夫、左中郎将,最终升任大鸿胪,位列九卿之一。
关键时间点:
• 刘备时期:任从事祭酒
• 建兴年间:迁谏议大夫、左中郎将
• 延熙年间:官至大鸿胪
• 刘备时期:任从事祭酒
• 建兴年间:迁谏议大夫、左中郎将
• 延熙年间:官至大鸿胪
学术成就
杜琼在经学领域造诣极深,尤其擅长《尚书》和《春秋》。他著有《韩诗章句》,虽已散佚,但在当时影响颇大。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对天文星象与谶纬之学有独到研究,常能通过观测天象预判人事变迁。
据《三国志》记载,蒋琬曾问杜琼:“谚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杜琼的回答层层递进,从“涂”即“途”解为“路”,再引申为“魏”(魏阙、高堂),最终得出“代汉者魏”的结论,展现了其深厚的训诂与逻辑能力。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杜琼“为人静默,躬耕不求闻达”,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学者本色,闭门读书,不结交权贵。这种淡泊名利的品格,在当时的官场中实属罕见。
杜琼的学生谯周后来成为蜀汉重要学者,继承并发展了他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杜琼是蜀地儒学传承的关键人物之一。
“琼甚知术学,该汉推步之法。” ——《三国志·蜀书·杜琼传》
轶事典故
杜琼虽然精通谶纬,但从不主动议论朝政得失,也不参与权力斗争。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欲明此术,必先自晦。”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内敛与自守,而非张扬显摆。
他常年居住在成都郊外,亲自耕种田地,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即便被召入朝为官,也始终保持简朴作风,深受同僚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