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恢(生卒年不详),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澄江)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李恢是蜀汉政权中少有的南中本地出身的高级官员,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军事谋略,在平定南中叛乱、稳定边疆方面立下赫赫功勋。
李恢早年在郡中任主簿,后投靠刘备,深受诸葛亮赏识。他不仅在政治上忠诚可靠,在军事上也屡建奇功,是蜀汉治理南中地区的关键人物。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率军入蜀,李恢主动前往投奔。当时益州牧刘璋已降,李恢本为刘璋部下,但他审时度势,认定刘备乃明主,遂在绵竹拜见刘备。
刘备对其才能大为赞赏,任命他为功曹书佐主簿。此后李恢随军征战,表现出色,逐渐成为刘备集团的重要谋士之一。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南中地区发生大规模叛乱,雍闿、孟获等人勾结外族作乱。诸葛亮决定亲征南中,李恢被任命为庲降都督,负责中路进攻。
李恢以少胜多,巧妙运用计谋,深入敌后,最终大破叛军,为平定南中立下首功。战后,他被封为汉兴亭侯,官至建宁太守,继续镇守南中十余年,恩威并施,使边疆长期安定。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李恢:“恢才干过人,善于调和内外,南中赖以安堵。”诸葛亮亦称其“心存汉室,志在匡扶”。
李恢作为南中本地人效力蜀汉,打破了地域隔阂,体现了蜀汉“任人唯贤”的政治理念。他的成功治理为后世边疆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