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蒯越(生卒年不详),字异度,东汉末年襄阳中庐(今湖北襄阳西南)人,荆州名士,著名谋略家。他出身荆州大族蒯氏,与兄长蒯良皆以才学智谋著称,是刘表治理荆州时期的重要谋士之一。
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蒯越以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冷静的政治判断力,在荆州政局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誉为“荆楚之望”。
辅佐刘表,安定荆州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刘表受命出任荆州刺史,但当时荆州局势混乱,宗贼横行,各地豪强割据。刘表初到襄阳,势单力薄,难以立足。蒯良与蒯越兄弟挺身而出,为其出谋划策。
蒯越主张“诛其无道,抚而用之”,建议刘表以智谋铲除不听号令的宗贼首领,同时安抚归顺者。刘表采纳其计,成功诛杀五十五名宗贼头目,收编其部众,迅速稳定了荆州局势,为刘表割据荆襄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谋深远,洞察时局
蒯越不仅善于治乱,更具备卓越的政治远见。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刘表举棋不定。蒯越与谋士刘先力劝刘表支持曹操,认为“曹公善用兵,贤俊多归之,必能克袁绍,而后兴霸业”,主张“以小事大,则可保安于乱世”。
可惜刘表犹豫不决,未能及时决策,错失良机。后来曹操平定北方,南下荆州,蒯越审时度势,劝说刘琮投降,避免了战乱对荆州百姓的进一步伤害。曹操亦十分赏识蒯越,赞其“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任命他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
“越有所谋,无不中计。” ——《三国志》评语
历史评价
蒯越虽不如诸葛亮、荀彧等人广为人知,但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展现的政治智慧与战略眼光,使其成为三国初期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以智谋安邦,以远见避祸,体现了乱世中士人的理性与担当。
后世史家多称赞其“有雄才而无野心”,在动荡时局中既能辅佐明主,又能保全一方百姓,实为难得的治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