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王甫(?-222年),字国山,广汉郪(今四川三台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王甫在刘备入主益州后被任命为绵竹令,后升任荆州议曹从事。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王甫随诸葛亮治理蜀国,以正直敢言著称。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政绩显著,深得百姓爱戴。
夷陵之战与殉国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发动夷陵之战。王甫随军出征,担任重要参谋职务。当刘备在猇亭被陆逊火攻击败后,王甫随军撤退。
《三国志》记载:“及先主败绩于夷陵,巴西王甫没焉。”
在混乱的撤退过程中,王甫不幸遇难,为国捐躯,展现了蜀汉臣子的忠诚与气节。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王甫:“忠贞有志节。” 虽然王甫在史书记载中事迹不多,但他以忠诚和正直的形象留名后世。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王甫的形象更为丰满。他不仅在荆州辅佐关羽,还在关羽败走麦城时力劝其坚守待援,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判断力。
后世影响
王甫作为蜀汉早期的重要文臣之一,其忠烈事迹被后人铭记。在四川多地有纪念蜀汉忠臣的祠庙中,王甫常被供奉其中,与众多蜀汉英杰一同受到后人敬仰。
他的故事也常被用于教育后人关于忠诚、正直与担当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