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宣王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宣帝之孙,京兆府君之子也。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同郡杨俊曰:“此非常之人也。”魏武帝闻而使求之,乃出仕。初为文学掾,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魏重臣。
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其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使人后呼,懿回顾如风旋,体正而面不转,由是心畏焉。尝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与之厚,故得无患。
及魏受汉禅,懿历位显要,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明帝即位,益见亲重。诸葛亮寇边,天子命懿御之。相持百余日,亮卒于军,蜀师退,以功封侯。
懿久典兵,威震内外。及归自辽东,遂不复出。然阴养死士,密为图大事。景初三年,明帝崩,齐王即位,加辅政,与大将军曹爽共辅少主。爽专权,懿称疾避之。后因爽兄弟从帝谒陵,起兵闭城门,奏其罪,夷三族。自是大权尽归于懿。
懿多智而忍,善应变,能屈伸。虽托病家居,而网罗密布,伺隙而动,一发不可制。识者谓其鹰视狼顾,必成大事。
正始十年薨,时年七十三。追谥宣文侯。晋国建,追尊宣帝。
评曰:司马懿以雄才佐魏,当危难之际,立功于边;而晚蓄异图,行非常之事,废主戮臣,权倾人主。虽成晋基,实亦乱阶。其智足以经邦,其忍足以固位,惜乎亏德于忠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