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赖恭,字不详,荆州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以忠直著称,在刘备入主益州后受到任用,是蜀汉政权中较为资深的文臣之一。赖恭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在朝中享有较高声望。
生平事迹
赖恭早年在荆州地区已有名望。刘备夺取荆州后,开始招揽当地贤才,赖恭因此被征辟为官。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赖恭被任命为太常,掌管宗庙礼仪之事,位列九卿之一。
据《三国志》记载,赖恭曾与蜀郡太守许靖不和,二人互相攻讦,最终都被免官。此事反映出当时蜀汉政权内部荆州派与本土派之间的权力博弈。不过,赖恭后来又被重新启用,足见其才能与德行仍受认可。
在诸葛亮主政时期,赖恭虽未再居高位,但仍以老臣身份参与朝议,为稳定政局发挥了一定作用。他主张宽政安民,反对过度征伐,体现了传统儒臣的政治理念。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虽未为赖恭单独立传,但在其他传记中多次提及此人,称其“忠直”,肯定其为人品格。后世史家多认为,赖恭虽政绩不显赫,但作为一位恪守儒家道德的士大夫,其操守值得称道。
赖恭的存在也反映了刘备、诸葛亮在用人上注重德才兼备的特点。即便是在人才济济的蜀汉政权中,像赖恭这样不以权谋取胜、而以德行立足的官员,依然能够获得一席之地。
文化影响
在现代三国题材的文学、影视和游戏中,赖恭的形象较为淡薄,远不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知名。然而,随着人们对三国历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些“非主角”型的历史人物,赖恭也因此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不仅由英雄书写,也由无数恪尽职守的普通官员共同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