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肃传原文
王肃,字子雍。东海郯人也。肃以常侍从行,见公车以疑事问子雍,子雍曰:“凡为公车,当以忠信为本,正直为基。”……肃为人刚毅有大节,雅善属文,论经传,常以圣人之教为务。魏初,拜散骑黄门侍郎,迁散骑常侍。……青龙中,帝大修宫室,民劳怨,肃上疏谏曰:“今大兴土木,妨农时,恐失民心。”……正始中,为秘书监,掌国史。……嘉平六年,为中书令。……甘露元年,薨,年六十二。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人物生平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经学家、官员。他是司徒王朗之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岳父。王肃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尤以《尚书》、《诗经》、《礼记》等著称。
王肃在魏国历任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秘书监、中书令等要职。他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在魏明帝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时,他曾上疏劝谏,主张以民为本,体恤民力,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
学术贡献
王肃是魏晋时期重要的经学大师,他融合今古文经学,创立了“王学”,与郑玄的“郑学”相抗衡。他著有《孔子家语注》、《尚书注》、《春秋三传注》等数十种,对后世经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肃的经学思想强调君臣纲常,维护礼制秩序,其学说在西晋时期被立为官学,成为当时经学的主流。他的学术体系不仅影响了政治制度,也深刻塑造了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格局。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王肃:“肃为人刚毅有大节,雅善属文,论经传,常以圣人之教为务。”王肃一生致力于经学研究与政治实践,既是学者,也是能臣,其人格与学问皆为后世所称道。
作为连接汉末经学与魏晋玄学的重要人物,王肃在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他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是研究三国时期政治、文化与思想变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