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能通古今,明圣人之道,故悦之。”师恻然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原旧能饮酒,自当了荒屯守,遂终身不饮酒。时乱,岁饥,民多藏窜。原家富实,乃收合宗族,立学校,置里社,赈赡穷乏,由是集众三千余家。黄巾贼起,原将家属入海,住郁洲山中。后诣辽东,公孙度安集之,居于岳屿。中原稍定,乃归故乡。
太祖征冀州,辟为司空掾。原性刚直,清廉自守,未尝请谒。太祖深敬异之。转五官将长史。太子未定,朝廷内外莫不交私二公子。原独守正不阿,太祖于是召原还,以示天下以公。后为丞相征事,凉茂为太傅,每与茂共谏太子,言论恳切。卒,追赠光禄大夫。
白话译文
邴原,字根矩,是北海郡朱虚县人。他幼年丧父,几岁时,经过学堂便哭泣起来。老师问他:“小孩子为什么悲伤?”邴原说:“孤儿容易伤心,穷人容易感触。这书,一定能通晓古今,明白圣人的道理,所以我喜欢它。”老师感到同情,说:“你想读书吗?”邴原回答:“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若有志向,我愿意免费教你,不要学费。”于是邴原开始读书。仅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邴原原本很能喝酒,但自从担任屯田官职后,便终身不再饮酒。当时天下大乱,年成饥荒,百姓大多逃亡藏匿。邴原家境富裕,于是聚集同族之人,设立学校,建立乡里社祭,救济贫困的人,因此聚集了三千多家百姓。黄巾起义爆发后,邴原带着家人渡海,住在郁洲山中。后来前往辽东,公孙度安置了他,居住在岳屿。中原局势逐渐安定后,才返回故乡。
曹操征讨冀州时,征召邴原为司空掾。邴原性格刚正耿直,清廉自律,从不私下拜谒权贵。曹操对他非常敬重。后调任五官将长史。当时太子尚未确立,朝廷内外官员无不暗中结交两位公子(曹丕与曹植)。唯独邴原坚守正道,不偏不倚。曹操因此召邴原回朝,用以向天下表明公正无私。后来担任丞相征事,与太傅凉茂一同辅佐太子,常常恳切进谏。去世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
人物评析
邴原是汉末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以德行高洁、学问渊博著称。他早年贫苦却志向坚定,勤学不辍;乱世之中又能赈济乡里,保全宗族;出仕后更是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堪称士人楷模。其一生体现了儒家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