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董袭(?-213年),字元代,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孙吴政权的重要将领。他身高八尺,武力过人,是东吴水军中的杰出代表。董袭早年追随孙策平定江东,后效忠孙权,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水战方面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据《三国志》记载,董袭性格刚毅果敢,临危不惧,深得孙权信任。他曾任威越校尉、偏将军等职,统领精锐水军,为巩固东吴在长江流域的统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主要事迹
董袭最著名的战役是参与讨伐黄祖之战。在江夏之战中,他率领楼船舰队冲锋在前,面对敌军密集的矢石攻击毫不退缩。《江表传》记载,当时战船遇风倾覆,左右劝其撤离,董袭却正色道:“受将军(孙权)命,在此备贼,何等逃也!”最终与船俱沉,壮烈殉国,其忠勇之气为三军所敬仰。
此外,董袭还曾随孙权征讨山越,平定地方叛乱,稳定了东吴后方。他在水军建设方面也有贡献,协助训练水师,提升东吴的水上作战能力。
“董袭忠勇,国之烈士也。”——孙权评董袭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董袭:“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将其列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充分肯定其历史地位。
后世史家多称赞董袭的忠义与勇武。他以生命践行了武将的职责,其宁死不退的精神成为东吴将士的楷模。尽管史料记载不多,但其事迹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典籍中均有提及,足见其影响力。
后世纪念
今浙江余姚等地仍有纪念董袭的祠庙与碑刻,民间亦流传其英勇故事。在现代三国题材的文学、影视与游戏中,董袭虽非主角,但常作为忠勇将领的代表形象出现,延续着这位东吴虎臣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