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玄学家、大臣。他是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但因母亲尹氏被曹操纳为妾,自幼被曹操收为养子,在魏宫长大,深受宠爱。
何晏少年时便以才学闻名,喜好老庄之学。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因其浮华而不被重用。齐王曹芳即位后,大将军曹爽辅政,何晏得到重用,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封列侯。他与邓飏、李胜等人共掌朝政,提倡玄学清谈,形成“正始之音”。
思想与学术
何晏是魏晋玄学的奠基人之一,主张“以无为本”,认为“有”生于“无”,将道家思想融入儒家体系。他注解《论语》和《道德经》,尤其以《论语集解》影响深远,是现存最早的《论语》注本之一。
他提倡“贵无论”,强调自然无为,反对繁琐的礼教,主张顺应人性。其清谈之风影响了整个魏晋时期的士人风气,开启了“魏晋风度”的先河。
“圣人无喜怒哀乐,其静也渊默,其动也天。” —— 何晏《论语集解》
历史评价与结局
何晏才华横溢,仪表俊美,有“傅粉何郎”之称,传说他皮肤白皙,人们怀疑他敷粉,夏日食热汤饼以验其真伪。然而他在政治上依附曹爽,参与权力斗争。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集团。何晏虽曾为司马懿审理案件,但最终仍被牵连处死,夷三族。其人生结局令人唏嘘,成为魏晋权力更迭中的悲剧人物。
文化影响
何晏作为“正始名士”的代表,其玄学思想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清谈风格成为魏晋士人交往的重要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乱世中寻求精神自由的努力。
在《三国志》《世说新语》等史籍中,均有关于何晏的记载,使其成为三国历史中不可忽视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