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图为古代将军艺术形象,代表程普威严气度)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今河北丰润)。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世,是东吴政权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因其年长于其他将领,被尊称为“程公”。
程普早年便跟随孙坚征伐四方,参与讨伐黄巾军和董卓之战,屡立战功。孙坚死后,继续辅佐孙策平定江东,为孙氏基业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孙权继位后,程普仍活跃于军事前线,是东吴早期最重要的军事统帅之一。
主要功绩
辅佐孙坚
程普最初在州郡任职,后投奔孙坚。随孙坚讨伐黄巾有功,迁为司马。后参与讨伐董卓之战,在阳人之战中大破董卓军,斩其都督华雄(《三国演义》中改为关羽所斩)。
助策定江东
孙坚战死后,程普继续追随孙策。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程普作为核心将领,随其转战江东,先后攻破庐江太守陆康、击败刘繇等割据势力,为孙策平定江东六郡立下赫赫战功。
赤壁之战统帅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备败退。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共同指挥赤壁之战。程普虽起初因资历老而轻视年轻的周瑜,但在国家大义面前最终团结协作,大破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普时年长,而周瑜爵位尚微,普颇自矜,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 ——《三国志·周瑜传》
历史评价与影响
程普为人宽厚,善于调和将士关系,深得部下爱戴。他历经三世,忠心耿耿,是东吴政权稳定的重要支柱。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作为“江东十二虎臣”之首,程普不仅以勇猛著称,更以忠诚和大局观赢得后世尊敬。他的存在象征着东吴政权从创业到巩固的完整历程,是研究东吴早期历史不可或缺的人物。